【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元好问《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原文翻译与赏析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译文】
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赏析一】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
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赏析二】
先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卜居,选择住处。外家,指其母的娘家。红尘,指闹市的飞尘,但结合元朝的统治,在诗人心目中有复杂的新内容。用一个"已"字,一个"更"字,把"卜居"的有利条件讲得很充分。诗人又提出"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移居之后,"种木"、"种谷""都付儿童",而自己则"醒来明月,醉后清风"。"醒""醉"并列,重点在"醉";"醒"只不过是"醉"与"醉"之间的过渡。"醉后"任"清风"轻拂,"醒来"只是"明月"相照。清风明月醒复醉,看似悠闲,而一腔酸楚,满腹忧愤,都从这里传出。

曲子写的真是优游自在啊,虽比不上桃源胜景,但看看吧:山绵冈连,就隔绝了那红尘中是是非非,更且今年是个丰年好景,可不愁衣食心自宽。心闲适而可得乐趣,所以不防移居,换个环境也就体了心情。移居需有讲究,需窗外看得岫列阵,屋后种得苍松傲。醒时明月耀我身,醉后清风抚我面,愿长醉不要醒,醒也只为情更醉矣。万事不为?不需为之的,自有儿孙种树育绿阴,植谷养人家。
【赏析三】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描写与尘世隔绝的乡村隐居生活。曲中流露出,主人公虽然人在山村,远离红尘,但内心并未完全超然。
第一句"重冈已隔红尘断",就表明他深知尘世的艰辛,曾经历过尘世的坎坷。如今一切都被隔在山的那边了。他已经选择了与世无争的乡居生活,决意饱览山村美景,做一个超凡的人。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
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赏析四】
小令表现的是隐逸之趣。开头两句,介绍自己卜居东园是因为东园丰饶富足,且被重叠的山峦与外界阻隔,表达对东园的喜爱。接下来三句写东园周围的优美、恬淡的景物,再次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最后六句写在东园的隐居生活的恬淡自适,表达隐居的乐趣。
小令表现的是亡国之悲。开头两句写东园的富足,隐含饱经战乱的辛酸、对东园外生灵涂炭的家国之愤。接下来三句表现自己在乱世中坚守节操的选择。最后六句表现了诗人在江山易主后借酒浇愁的深悲与无奈。
【赏析五】
这支小令表情达意含蓄委婉。这几句表面上写的是移居东园最喜爱的景物,但从诗人选择的意象"远岫""长松"可知,诗句还包含着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表意十分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