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雄机长事例】英雄机长刘传建:揭秘“中国机长”背后的故事
在国庆黄金周期间的电影里,最受好评的除了《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中国机长》。网友们盛赞电影节奏紧凑,剧情紧张。
然而,在电影背后,这起广为人知的真实事件,比电影本身还要惊心动魄。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在重庆至拉萨飞行任务中,经过成都空管区域的9800米的高空突发意外。

机长刘传健在正常飞行时,机舱玻璃意外掉落,驾驶舱的设备损坏,飞机失压、气压压迫驾驶员耳膜、气温骤降至零下50度左右,驾驶舱中仪表盘被掀开,无线电失灵,副驾驶员被外部高压下吸出窗外,此时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进行操作。

飞机副驾驶一侧驾驶舱玻璃破碎
生死关头,川航3U8633机长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依靠卓越的驾驶水平,凭着自身的意志和过硬的飞行技术,紧急迫降在四川成都双流机场,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曾有专业人士分析,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后的30-50秒,至关重要,如果控制不住飞机,就会机毁人亡。事后,中国民航总局提取黑匣子,复盘了事故发生后刘传健的操作流程,他在短暂时间内完成了多个动作,且全部标准到位,由此控制住了飞机。
这些操作手册上没有的动作,怎么能完成?刘传健认为这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来自于几十年如一日的专业训练,来自于对每一个技术要领成百上千次的练习,来自于对每一个飞行细节积年累月的思考。
飞行28年,刘传健的飞行时长已超1.3万小时。飞久了,会不会有职业倦怠?
“不会。”刘传健说,自己喜欢飞行,热爱飞行员岗位。无论在部队还是在民航,无论是教员还是机长,他把每次飞行都看作一次新的飞行,因为“每次的天气、风向、风速、重量都不一样”。
刘传健的故事,在国际航空界也引起了轰动。“5·14”事件后,空客公司调整了飞行手册,按照他的操作设计为规范的流程。而经历了为期6个月的康复疗养后,川航英雄机组再次重返工作岗位。蓝天之下,机长刘传健与他的伙伴们将继续续写属于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