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名府在哪里】宋朝大名府当时管辖现在的哪些县市?
读过《水浒传》的人,大概都知道大名府。大名之府,其名大气,如雷贯耳,大名鼎鼎。《水浒传》120回,其中18回都有大名府的戏,杨志、卢俊义、燕青等一众粱山好汉,没少在那疙瘩溜达过。大名之府,名扬天下,其名不虚。
如今,大名府在哪里?怎么不见经传,很少耳闻?
翻开中国地图,你就会发现,大名府的位置,就在冀鲁豫三省交汇处大名县的东南一隅。它东靠黄河,西邻运河,水陆交通便利,数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势。
中原之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随便拔拉一个县,都是千年古县。大名府,唐朝即为府治所在。曾两度作为国都,七次作为陪都,成就了它北方重镇之首之殊荣。
大名府的鼎盛时期,是北宋王朝。北宋因燕云十六州的丢失,让大名府的战略地位突显,成为北宋王朝的北大门。面对辽国的威胁,宋朝的投降派们鼓噪着迁都,卷铺盖走人。宰相吕夷简力主在大名府建陪都,作为京都的屏障。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建北京大名府,由此成为北宋的四大京城之一,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洛阳),南京应天府(商丘),北京大名府,人口曾达百万之众。
庆历八年(1048年),置大名府路,领北京、澶、怀、卫、德、滨、隶等州军,州所在地即现在的河北省大名县,河南省濮阳市、焦作市、卫辉市,山东陵县、滨州市、惠民县等地。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属河北东路,大名府下辖12县,即:河北省的元成县、大名县(两县建国时合并)、成安县、馆陶县、魏县、临清县(临西县),山东省的莘县、夏津县、宗城县(临清市)、清平县(今属聊城)、冠氏县(城冠县),河南省内黄县。
大名府一时名声显赫,名噪一时。作为北宋王朝的陪都七十多年,成为抵御辽国、金国南侵的军事重镇。
直到1127年,北宋为金国所灭,大名府的光环才嘎然而止。最可悲的是,公元1401年,明朝建文三年,漳河、卫河洪水大发,水淹全城,往日的繁华,被深深地埋入地下四米多深的泥沙之中,无情地结束了它一千多年的风云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新的大名城又倔犟地挺立于这块土地,绘画着它新的历史画卷。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岁月的沧桑已湮灭了历史的痕迹,但时间抹不掉的是大名曾经的辉煌。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演绎过的大名府故事,仍在千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