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振,善于从百姓生活中提取打动人心的故事与情感,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现实题材,这是沪剧始终葆有艺术活力的宝贵经验沪剧使用上海话表演,是地道上海本土戏剧,素来注重唱功,音乐清纯柔美,独具江南丝竹之韵致。
沪剧是地方戏曲剧种的一种,上海被简称为“沪”。沪剧就是在上海一带比较有名的戏剧,沪剧源于最初的民间民歌,而后在不断改变不断进步,形成如今完善的沪剧,也有着很多沪剧的代表人士。那么,本期沪剧文化一起了解茅善玉的精彩唱段。
近日,上海沪剧院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北京大学举办线下导赏互动,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秀色娱乐和光明网联合主办的“你好,新时代中国戏,PickMe”大型系列直播活动全程直播。“燕燕也许太鲁莽。
【我和我的艺术节】金秋时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到来。与此同时,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带着来自全球艺术界的熠熠星光,华丽登场。1999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诞生。
每到辞旧迎新之际,总会让人感慨颇多。一方面觉得送走了非常辛劳的一年,有很多需要反思和总结之处,另一方面心里又自然地生出了一种展望与期许,觉得新的一年自己和上海沪剧院都有新气象,可以大胆地尝试没做过的事情。
人民网上海5月24日电(记者曹玲娟)“敦煌慷慨留我,我誓言留住敦煌”为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沪剧《敦煌女儿》昨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试首演。此次演出也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6周年。
沪剧是莺莺燕燕,也可以是波澜壮阔。时代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这是上海的声音,这是生活的声音。吴侬软语的申曲,传唱为江南风韵的沪剧一出出时代大戏“声声”不息。它不仅是《雷雨》和《金丝鸟》,它也可以是《邓世昌》与《回望》。
“目前我正在准备冲刺‘二度梅’评奖,而《雷雨》这部戏就是我的参评作品。这次带《雷雨》到宁波演出,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摸底考’,我非常期待宁波观众的反响。”本月27日、28日,梅花奖得主、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将带着上海沪剧院改编后的《雷雨》到市逸夫剧院演出。
根据曹禺话剧《家》改编的沪剧《瑞珏》,曾因别出心裁的创意,不同视角的人物刻画而备受关注与争议。在上届艺术节上大放异彩后,时隔一年,经过精雕细琢的沪剧《瑞珏》将献演2009“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
7月20日,“上海的声音”第三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拉开帷幕。在为期一周的沪剧节里,沪剧演员们将为观众们奉上二十多台精彩纷呈的演出。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日前,上海沪剧院院长、著名沪剧演员茅善玉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茅善玉学沪剧的时候,一次招生会有几万个小朋友同时报名。而到了茅善玉时隔二十年再次出演《雷雨》的时候,只有100多人报考,到了复试的时候只剩80多人了,最后挑选了28个人进行培养,而在这些人中间好多连上海话一句都不会说。
移动出行后十年趋势何在?无人驾驶新能源是要点据日本媒体报道,在当前中国的访日游客增加的形势下,2名中国女大学生作为实习的临时职员,正在京都府木津川市商工课工作。木津市此举致力于通过外国人的视角发现该市被隐藏的魅力。
本土剧种、方言演绎,让沪剧在申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6500平方公里的上海市郊更是沪剧的根基。由老一辈艺术家丁是娥倡导,石筱英、邵滨孙、王雅琴、杨飞飞、王盘声、汪秀英等艺术家纷纷响应的“沪剧回娘家”活动。
经过再度精雕细琢的沪剧《瑞珏》,4月3日、4日将献演东方艺术中心“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上海沪剧院院长、主演瑞珏的茅善玉日前对此剧引起的诸多争议作出了回应。瑞珏切入视角改编后的沪剧《瑞珏》秉承戏曲创作“一人一事”的创作理念。
提出关注沪剧梅花奖后,有戏迷网友谈及当年两茅齐名现在天差地远的感叹。由此发挥,再写一块豆腐干。两茅当初其实还不是齐名不齐名的事儿。茅善玉虽然一开始在庵堂相会时是第二组,但是和徐俊一样,很快就崭露头角。想当初赵志刚还是第三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