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内容来自音频专辑《汪诘科学有故事》中的“听众问答”,定期答复听友们提出的各种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更多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收听音频可至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蜻蜓等各大网络电台。听众薛定谔的猫在我的微信公号中留言写道汪老师。
他的姨妈曾买过一个所谓的“量子挂坠”,并跟他说,“据说利用你的这个技术可以防癌”,潘建伟立即辟谣“你不是一个人”,潘教授的经历迅速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有媒体还曾报道,一名消费者投资了8.5万元,买来了一堆诸如量子虫草、量子口服液、量子面膜、量子鞋垫、量子喷雾仪等产品。
8月21日,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办物理前沿会议,庆祝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和杨振宁先生95岁华诞。会上,来自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介绍了物理学的前沿进展。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应邀作题为“‘墨子号’卫星与量子网络”的特邀报告。
“墨子号”发射快三年了,到底有什么新发现?量子通信和公众有什么关联,到底是不是伪科学?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有很多话要说。
导语2017年2月8日,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播出,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2017年度感动中国的名人故事素材,欢迎查阅。适用话题奉献,雨中,科学。
政协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拍了张他和同界别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合影发到朋友圈。“结果,我圈子里好多人问,潘建伟是谁呀!”12日,科协界别的小组讨论中,樊邦奎分享了这么一个小故事。他感慨颇多大众关注身体素质和文艺素质。
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墨子号在未来两年的在轨运行里,将会配合五个地面台站,首次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实验研究。
好了,新闻听完了。你再仔细听我说下面三点1.这个大贝尔试验是2016年11月29日开始的,持续了大约1天的时间,注意时间,是2016年,这就是新华社新闻中所说的“近期”的准确含义。2。
其实对于那些质疑中国量子通讯研究团队领军人物潘建伟的民科来说,这几天的一个新闻是非常有说服力的!美国科学促进会授予潘建伟领导的“墨子号”科研团队“克利夫兰奖”,尽管我们对于潘建文的评价并不需要“克利夫兰奖”的肯定。
中国量子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资料图)最近我们的一项重要成果即将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这是我为杂志封面设计的成果示意图。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打开他办公室电脑上的图像文件。
很多人认为量子通信是骗局,是因为媒体错误宣传或者不准确宣传导致的,量子通信应该叫量子加密通信是给现在的通信采用量子纠缠特性加密,一旦有人截获就会知道,因此不会泄密,而不是利用量子纠缠来直接通信,这个目前还有很大难度。
最近,由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的中国科学院协同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完成了全方位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地基验证试验,该工作通过地基实验验证了卫星与地球之间的相对运动带来的困难以及星地链路之间的高衰减等不利因素。
经公众投票和最终评议,获得“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的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火海救人的英雄王锋,不忘初心深山执教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国际名校毕业却选择回国扎根乡村的“耶鲁村官”秦玥飞。
这是一个我在头条问答的解答,现在搬运到这里。这个提问很难解答。身为“墨子号”首席科学家的潘建伟,他是一位应用科学家,并不是提出理论的科学家。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历次获奖情况看,一般更偏重于奖励给理论物理科学家。
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2017年全球科学界影响最大的十个人),中科大教授,墨子号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入选。《自然》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开头这样写道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