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10日上午,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及我市主办的,浙江金石篆刻名家走进临安系列活动开幕式暨浙江金石篆刻精品与印文化展在市图书馆举行。
杨允中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金堂赵镇人,自幼家贫,父亲早亡,为了维持生计,13岁的时候就跟着舅父到成都来找活儿干。这期间,他卖过菜,打过杂,各种苦各种罪都吃过,直到干上做伞制旗这个工作才开始慢慢稳定下来。
朱复戡(1900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更名起,号复戡,浙江鄞县梅墟人。题襟馆早期会员,师事张美翊、吴昌硕,早年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
商报讯(通讯员何一佳记者朱光函)“五步林亭十步楼,真堪席作敖游”这是清末文人冯君木对于西泠印社的评价。对于西泠印社来说,如何将金石文化、篆刻艺术传承发扬,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又一课题。近日,杭州移动与西泠印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10月25日下午,“张寒月金石篆刻研究会成立十周年艺术展”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古旧书店举行。本次艺术展共计展出张寒月成套系列作品真迹10幅,苏州市姑苏区张寒月金石篆刻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业绩图录展13幅,会员们艺术作品57件。
2019年1月25日凌晨4点15分,著名书法家、金石篆刻家高式熊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8岁。去年5月4日上海文联曾推出“五四青年节文艺家们的青春宣言”特辑,“95后”高老特地挥毫书写下他的“青春宣言”功崇惟志。
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形成一种看似自由实际规范的艺术表现形式。篆刻也是如此,从秦汉的印开始,就一直影响后世的每一次变革,但无论如何的创新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美是第一位的。那么为什么会有印学之说呢,也是前人从美的印中提取的规则和技巧。
西泠印社自建社以来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致力于印学理论、篆刻、书法、国画、鉴赏与收藏等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总结出相当的学术成果。同时,西泠印社在十一次社员大会后组建了印学理论及社史、篆刻、书法、国画、鉴赏与收藏五大研究室。
1.抗日战争期间,李大千携同妻儿随江苏临中流亡来屯溪,栖身于鬲山观音上殿内。他生活虽是清贫,然启迪社会,宣传抗日之心不减。经一番苦心筹划,鬲山图书馆约于1943年正式成立,至1949年结束。该馆正名为“鬲山阅报社”。
金石篆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属于中国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石篆刻已经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印章的产生源于制陶,中国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已有八千多年历史,而最原始的制陶即模制法。
1.您参与预售是支持将创意变为现实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的商品交易,因此存在一定风险。请您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支持预售项目。2.预售存在于发起人与支持者之间,摩点作为第三方平台,只提供网络空间、技术支持等服务。
邵陵王萧纶是梁武帝第六子,他喜怒无常,横行不法。萧纶在摄南徐州事务时曾经在街市上游荡,问卖黄鳝的人“刺史这个人如何?”对方回答说“急躁暴虐。”萧纶大怒,命令此人生吞黄鳝,将他活活折磨而死,百姓惶恐万分。
那是一个名士辈出却让人迷茫的一个时代,也是一个经常出现在文人梦里的一个时代。因为不知置身何处、心向何方、魂归哪里,所以迷茫又因为艳羡名士们的才华横溢、洒脱不羁和纵情抒怀,只能在梦中回味。晨曦初露,清泉奔流。
氧叔的“难红难在哪儿”系列已经分析过曾黎、郭珍霓前者是可得性极低的“大美人”,身条气度质感难得而后者郭珍霓则是被下庭、骨相拖累,眉眼出色却也拯救不了整张脸,辨识度一般,也就常年徘徊在娱乐圈二三线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