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张三世思想】春秋公羊学的【春秋繁露】所立『张三世』是指什么?
『三世说』又称『张三世』,『张』用现代汉语表达,有延伸,演化的含义。
【春秋公羊传】说,孔子写【春秋】,『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董仲舒发挥了这一学说,认为『【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春秋繁露·楚庄王第一】)。东汉何休明确提出『三世』的概念。

他认为孔子著【春秋】,是取春秋时期 242年『著治法式』,将社会治乱兴衰分为三世:衰乱──升平──太平。这『三世』只是讲社会从乱到治的变易,还没有涉及社会性质转变的问题。魏晋以后,随着学术思想的变迁,『公羊』『成为绝学』。伪满清嘉庆、道光年间,『公羊』学重新兴起,伪满清经学家刘逢禄等人着重阐发『公羊』的『张三世』等微言大义,说『春秋起衰乱,以近升平,由升平以极太平』。

春秋繁露义证
龚自珍将三世改为『治世』、『衰世』、『乱世』,呼吁变革。康有为明确地把『公羊』的『三世』、【礼记·礼运】的『小康』、『大同』与近代进化论思想融合在一起,系统地提出了『三世』说历史进化论。可见总的来说,『三世说』阐述的社会历史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衰乱到太平、从野蛮到文明的不断发展、不断变革、不断进步,而後又循环周复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