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能写几种书法?
王献之的书法《鸭头丸帖》,是王献之一首答谢朋友的诗作。该作品以行草书写成,有行书、草书两种书体,虽然字数不多,但却代表了王献之高超的书艺,为历代书家所推崇。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镇江人,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官至四川参政,擅长书法,工于小楷,亦精于绘事. 此贴曾被清内府收藏,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后流入民间.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内. 《鸭头丸帖》原迹在乾隆年间被收入清宫内府,并题签收存在《三希堂法帖》中,清代著名书法家董浩曾为之释文并加鉴赏跋语:“晋王大令书,神气清静,气象萧疏,出于天真,而泽流笔墨,自是二谢门庭,又其极诣也”。
帖高41厘米,宽22.5厘米,纸本,共四行二十九字,前七行为行书,后十一行为草书。此帖笔法精妙,风格自然。其行书流畅俊逸,不激不厉;其草书则笔意连绵,一任自然,充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王世贞称他作楷书“婉丽风流,特出时辈”(《弇山堂别集》),又说他的行草书“风流俊丽,自成一家”(《艺苑卮言》)。 可见他在当时即已颇有名气。从现存的书法作品来看,他善于用墨,书法遒媚劲健,在元明间的书法家中是一位颇有成就者,对清初书坛的影响很大。传世作品较多,主要有:《七言律诗三首》、《千字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