粡五行属什么?
“粮油”的“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里解释为“液体燃料,多由植物的种子、根茎、果实等部位提炼出来”,根据此定义,食用油显然是固体而非液体。因此这里的“油”是借音字,原本的字应该是“膏”或“脂”[1] 。
从“米”到“粮”的变化过程大致如下: 宋代以前,谷物一般写成“米”“稷”“黍”“粱”等,其中“穀”也可以用来指称所有谷物;到了宋元时期,这些字都逐渐简化成了“米”或者“谷”[2][3](但“粟”与“米”没有简化),同时“米”字旁的字也大量用于表示谷物,比如“稻”和“粱”。于是人们就把所有的谷物统称为“米”了。而“脂”和“膏”也相应地演变为借字,用来表示油脂,本字的写法则变成了“饴”和“酥”。 “粮油”一词最早出现于民国时期的报刊杂志上,当时应该指的是谷物和动物脂肪,不过因为植物油的出现,这个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它的含义已变成“粮食和植物油”,即“米”和“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粮食”这一词被赋予了政治意义[4] ,不能随便拿来指代别的东西。所以现在的“粮油”实际是指“油”和“粮”而不是“油”和“粮”。
至于“面粉”“玉米面”等,它们的本字都是“粉”,不过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才把它们分别改为了“面”“糁”之类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