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五行属于什么?

巩镧巩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胜”字,《康熙字典》引之《庄子·天下篇》: “无所不用其极”又引《荀子·正论篇》: “君子制礼义以分上下”。 可见古人用“胜”字表示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异时,是与“极”、“分”等词连用,表示程度或范围上的“极限"之意;而用在其他方面时,则一般取“超过”和“取胜”之意。如“无往不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都是前者,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则是后者。因此我们可以把前者的“胜”字翻译为“尽(jìn),穷尽”,而后者的“胜”理解为“超过”、“胜过”。 但古人有时也把两者混同使用,此时就不能这样机械地划分了。这种混用主要见于古代汉语教材中收录的古文阅读题(多为节选自《论语》等书的文章)以及古书里提到儒家学说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德”与“礼乐”常常作为衡量人们等级差异的标准,而达到“极”或“至”的程度,也就意味着获得了被评价事功或品德的最高荣誉。因此这里的“胜”字也可以解释为“尽(jǐng)”和“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的汉语词典里收入了一个新的字形“胜”,这个字形的主要作用是代替旧字形“胜”记录某些口语词(主要是方言词汇)。因为这个新字形“胜”是代替旧字形“声”的,所以它并不表示过去的“尽(jìn)”或“极”的意思。例如“不(bu)服气”中的“胜”,如果写成旧字形“声”,就只能解释为“尽(jìn)”或者“极”了(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574页)。而这个字的新字形“声”(音shèng)显然不能这么解释。因为它的本义是指“胜利”(见《现代汉语词典》第2186页)。

乌浩妹乌浩妹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技术含量,是哲学意义上的“胜”与物理上的“胜”的关系问题。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胜”就是胜过别人的意思;其次是从哲学意义上说它又和阴阳、水火一样是一种宇宙运动形态——这种运动就称之为“胜者动而变矣”(《周易·系辞》)。

所以我们可以把自然界分为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胜者动而变矣”的是一种,“生生之谓易”的那位老子所推崇的自然变化过程也是另一种。这两种分别是什么关系呢?老子用了一个词“损有余而补不足”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损下益上”的意思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孔子那么喜欢“仁德”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那个“道”的体现啊!因为老子说了“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要追求这样的“道”就必须遵循这样的道路走。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