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铜如何鉴定?
清三代的青铜器,以其制工之精、造型之伟、纹饰之美而著称于世,是青铜收藏品中的珍宝。 清代青铜的鉴定,要注意铸造方式以及款式和纹饰的变化,从青铜铸造的工艺方面来看,有铸、雕、錾、填四种方式。
铸:即范铸。即按照青铜器模型制范,用泥浆浇注铜液使其凝结,形成器物的方法。范铸法是制造青铜器的主要工艺,其具体方法有多种,其中又分为泥范、石范、铜范和陶瓷范几类。根据制范技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内范外范法和分范合铸法。从器型风格、纹饰风格以及款识来看,其特点如下: 第一、器型浑厚敦实,造型古拙稚拙。 第二、纹饰粗犷,图案排列密集。 第三、主要流行的是乾隆时期的款识,有汉文楷款、满文、合文款、阴阳文款、“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乾隆御制”篆书款,“大端午嘉庆年制”,以及“嘉庆年制”等。雕:又称雕刻法,系在铜器胎上,依设计图样进行雕刻后,才熔铜浇注的铸造方法。錾:是在模子上直接錾镂的铸造技法,这种工艺在三代和汉代都有采用,而清代仍很流行,尤以錾花为最,或錾或填,极尽雕琢。其纹饰风格或工整精致,或恣肆野逸,与铸雕工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填:是先将母上局部或整体先镂空,然后在空处填嵌玉石等宝石,或再行錾花的铸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