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属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第五篇曰:“露,雨从云下也。一曰未止。”段玉裁注:“凡从‘露’之字,皆湿润之义。”“雾,气遇雨四散。由雨之未止而得‘雨’之形。故引申之为迷惘。”“露、雾二字,本为一义。”由此可知,“露”是降雨开始的时候,还未来得及消散的形态;“雾”则是空气中水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多呈悬浮状。当然两者也有联系——下雨之前,天空中水汽过多,空气中的小水滴增多,形成烟雾一般的状态。所以“露”和“雾”都是象形字,其古字形都像空中悬着小水滴的样子(《说文》中的“露”字异体)。
不过现在再这样理解“露”和“雾”的含义已经不够准确了。目前这两字的含义已经分别成了“日”和“月”的部分天象——“露”是指日出前,地面的水蒸气或雾气蒸发变冷凝聚在叶片上形成的露珠;“雾”则是指空气中有大量的水汽,但并未凝成露或霜,这种状态一直要持续到太阳出来后气温升高才会消失。 至于“雨”字,《说文·雨部》:“雨,水从云中落下。”这说的也是“雨”最原始的意义。东汉许慎认为“雨”的字形像“雨”从天上下落的样子。
此外还要说到另一个问题:古代的“雨”、“雪”等字,现在多用作“降水”的意思,而在古代却是有明确区分的。
“雨”,《说文》:“雨,水从雲下也。”这里的“云”并不是指现在所说的“云朵”——在古代“云”和“雲”是两个不同的字。“雲”指的是今天称之为“乌云”的那种厚重飘移的积状云,而“雨”所对应的是今天所谓的“层积云”。由于古人无法分辨这两种云的本质区别,于是就误把“雨”字用来指代所有类型的云。
“雪”就更有趣了。《说文》:“雪,湿土也。”可见这里所谓“雪”其实就是“土”。徐铉校订《说文》时提到:汉人所说“雪”就是“今人之所谓土块也”。既然都是“土”,那冬天下的“雪”自然就要用字“雨”来表示了。所以,“雨雪”其实就等于今天的“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