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顺和银债行怎么样?
这个银债行的老板姓朱,我们称他老朱。 老朱早先是个泥瓦匠,后来倒房产生了经济危机,为了谋生去了日本。日本人讲究礼仪,这让从小受孔子文化影响的老朱很欣赏。在日本期间,他不仅学习了日式建筑的设计,还学习日本的文字、语言、烹饪等。
1948年,老朱携妻儿返回上海,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铺维持生计。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抱负,每天晚上,他都坚持看一个小时的书,并写下读书笔记。
他的日本妻子英子非常喜欢读书,看到丈夫这么勤奋,也非常配合地加入其中。 就这样,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们相濡以沫,共同钻研日语。
因为日文里有很多汉字,这为老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读日本文学著作,再加上自己以前的建筑从业经验,他竟然自学成功了,并能写一手好日文。
他给自己取了个日本名字——中村毅。他还给自己设计了像模像样的名片。 在之后的岁月里,凭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和娴熟的打字技能,他在多家日资企业找到工作。
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心中的梦想——去日本留学。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老朱通过申请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自费到日本留学的中国人。
来到日本后,他进了东京大学哲学系深造。
除了学日语外,他又学了英语和德语。 毕业后,他在一家日资公司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迎娶了漂亮的日本太太。
在异国他乡,他不仅把日本当作第二个故乡,也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基层做起的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公司的赏识,被升任为总务部部长。
1995年,53岁的老朱从公司退休后回到了上海。虽然已有相当造诣的日语水平,但因为发音问题,他被误认为日本籍商人而遭人怀疑。
直到拿出退休证,才消弭了这场误会。
回到上海的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去租了一辆出租车,开着车在街上转了很久。 尽管已经离开日本多年,但他的日语依然十分流利。 只要别人问他哪里人,他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