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枯竭了么?

堵梦优堵梦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来做个简单总结,如有不全之处,欢迎补充。 1.20世纪60年代以前,缅甸没有大量开采翡翠,只有小规模开采,成品原料基本靠进口。

2.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后,由于当时国人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而且玉石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因此虽然玉料来源地变得透明(注1),但当时国人在购买玉器时并不会刻意去关注产地的问题——毕竟在当时,一件玉器的价值主要还是由器形、雕工而定。同时,因当年运输条件有限,大块的翡翠原矿很难运出缅甸,所以市场上常见的多为边角料或细颗粒材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缅料”与“缅种”的特征。

3.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对玉石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而此时缅甸政局稳定,军政府放开对玉石矿的控制,民间玉商与军阀、矿主的谈判能力增强,因此出现了很多优质玉料。同时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汇管制取消,物流业迅猛发展,过去那种限制大件翡翠运输的做法已不复存在——“大水冲了龙王庙”,从此之后,高档翡翠的原石、毛料流通进入了全盛时期。不过此时因为互联网尚未普及,信息相对不对称,国人在选购玉器时依然主要依靠商家信誉和实物观察判断。于是一些商家开始利用消费者对此类认知的不足,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或者故意少量给货,使得消费者买了假货却不自知;再加上货运渠道多样,鱼龙混杂,不少商家在进货时也很难分辨货品的真伪,于是在市场交易中,假货就变得更加容易得手。

4.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信息的流通模式,使得买翡翠如同网购一般方便。越来越多的翡翠原石、毛料进入流通领域,而因其流通模式的改变,以往那些不法商家的套路也变得无所遁行。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发布玉石相关信息,使得新入行的买家能够更容易地学习到有关玉石的专业知识,行业透明度大大提高。当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真假相混,良莠不齐,需要买家具有更高的鉴别能力并懂得合理维权。

综上,“缅料”“缅种”的市场交易情况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且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这一状况可能会持续下去。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擦亮眼睛,仔细甄别,多方了解,理性消费。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