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取名的五行属什么?
“星”字,五行属性的界定,在历史上的争论一直存在,汉代的司马迁、晋代的皇甫谧等人都认为北斗七星属金,唐代的李虚中、宋代的苏易简等人则认为是土。现代学者对“星”字五行的意见也不统一,如郭沫若主持出版《汉字起源》就认为“星”字属土;而唐兰先生主编的《古文字结构表》认为它属金。 实际上,“星”字的五行属性应该属于木。我们看它的字形演变就清楚明白了。原始汉字中的“星”字作“侖”,像天上有星星之形,毫无疑问是象形的字。《说文解字》中把它收录在“言部”,说明它是用指事的方法来表示这个含义的(即以“言”指事)。到了小篆(战国末期秦国的通用字体),“星”字作“𣲀”,从“日”从“辰”,很明显是日月星辰的意思。后来随着汉字的简化,“星”字作“星”,把“日”和“辰”都省略了,但“星”的偏旁仍然保持了“月”的形象。所以“星”字五行属木。
我写过一篇关于五行属性错误的文章(可以百度搜索“五行错误两例及纠正”),其中就提到过这个问题。现在摘录一部分过来: “有人说五行不是五颗星,而是五个行星。这真是强词夺理,因为古人根本没有这样划分五行。古人所说的‘行’是指道路或者行列,而不是指天上的行星。例如‘同行’指的是同朝为官,‘巡行’指的是巡视边疆,‘横行’形容没有目标到处乱窜,这些‘行’显然都是指人类社会或自然界的事物。《尚书·舜典》中称日月星辰为‘四行’,孔安国注曰:‘四方上下曰行。’可见古人是把天地人也视为一个整体的,天上下的雨地上走的动物都在五行之中。而且古人把五行分配得十分均匀,不论金木水火土,每一行都是配着太阳月亮和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