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是广州哪里?
“白云”不是地名,而是个比喻:广州多山,而白云山最多;广州多雾,而每年雾气最浓的日子多在冬春交替时节,此时白云山被大团大团的云雾包围,远看白云山像悬浮于空中的云团。所以有“白云深处”或“白云飘荡处”的形容。 至于为什么是“区”而不是别的行政区,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的白云区是1950年由原来的一部分花都区和一部分原越秀区(京汉铁路以西部分)合并而成的。
当时中国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城区以街道作为行政单位,郊区则划分成若干乡(包括后来的乡镇、村)。而县城则被单独划分出来成为县级机关所在地,当然也可以划给市区管辖。 广州在当时是中国城乡分割管理体制的试验田之一(另一地在江西),在某种程度上说,广州的城乡管理经验可以代表当时的全国水平。于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进行了一些试点之后,国家计划在广州市推行城乡统一管理(即合乡并镇),但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这种大规模调整需要得到中央的支持才能实施。
于是政府就委托当时知名的城市规划专家,也是首都城建局局长,梁思成的弟子——陈占祥先生起草了一份《关于广州市目前城市建设的具体规划方案》。 这个方案里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重新界定市中心范围,并把原来的13个街道撤销,建立6个大区,作为今后建设的大型居住区。这个方案得到了中央的首肯,在1954年开始逐步实施。
而在此次调整中,旧鼓楼区和旧东山区被一分为二(原属东山区的光塔街被划入荔湾区),新建立了越秀区和荔湾区,而原属番禺县的广州城西北部的流花、东山、光塔等3条街道则划归越秀区管辖。其中流花、东山两街道并入原属芳村的六榕街,命名为“六榕新街”(今东风西路至中山路口地段);光塔街道并入荔湾区的惠福中路和越华路,建起一座名为“光塔”的新大厦,因此这个区域就被命名为新光塔街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次调整设立了两个新的行政区,但实际上并没有建立新的政府机关,而是沿用原有的街道办事处机构,只是挂了一个区级名称的牌子罢了。在群众中这两个区也被称为“假区”,而原有的13个街道则被称为“真区”。到了1987年才正式设立了两个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