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综指包括什么?
深交所的深证成指和中小板指数都是挑选100只股票(过去叫样本股)计算加权平均股价形成的,为什么选择100只,因为符合大数定律,足够代表性。最初设计时,是挑选400只股票计算平均值形成指数。 为了便于管理,让指数更好反映特定范畴的股票价格表现,2007年5月,深交所对两个指数的选股策略进行了调整,从整体市值法开始向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法过渡。但总体思路是不变的,都尽量挑选股票的代表性,避免一个行业或板块出现大量个股集中出现在指数里,这样能比较好反映指数里的“个股平均价格”水平。 这个调整影响比较大的是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受影响较小。原因是因为深证成指包含了大部分上市时间超过5年的非ST、*ST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基本符合自由流通盘加权的计算方法要求——也就是当前被市场广泛使用的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的方法。
而中小板指剔除的是上交所上市的钢铁、煤炭等权重龙头,这部分企业由于大盘股的特征明显,不满足新算法的要求所以没有被选入中小板指。不过,自2006年中小板成立之初,中小板指就同时收录了深交所和上交所的部分上市公司,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实际上,现在大家看到中小板指的成分股数量要远远大于深成指,这是因为深交所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分类分级监管计划,将除金融地产以外的所有上市公司分为成长型和稳健型两类进行监控,然后根据每年的经营业绩来决定是否调进调出。
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管理层对于创业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符合深交所作为全流通市场的监管目标:尽可能让所有上市公司都能够处于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当然,这个调整不影响成份股的“平均价格”特征,因此不会影响这两个指数的表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