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榮,桐木也。从林木,榮聲”。
段玉裁注:“古以木喻人言德性,故以木爲人之稱美辭而亦爲善之義……故有榮譽、榮显、榮辱諸訓。”
“桐”本指梧桐树。根据“古人以桐木制作琴瑟”(参见“梧桐”词条)可知:在周代以及之前的时代,用作制造乐器的木材是梧桐而非梧桐木。所以人们用“榮,桐木也”来解释“榮”字的字形含义。由此可以推断出“榮”的古初形体当为“榮”。 那么,为何后来“榮”逐渐变成了“榮”呢?据考证,这是因为“榮”中的“木”被简化成了一个偏旁“十”的缘故[1]。 “榮”的本义是指用于制作乐器(主要是琴瑟之类)的桐木。此义后写作“荣”,读作róng,“荣”是个会意兼形声字,其本意是用树木的枝条装饰器物。引申则又有草木茂盛之意;又由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兴旺,进而又可用来比喻声誉(因为名声就像植物一样能够传播出去)和荣耀等意思。如《诗经·周颂·臣工》中有“於皇君子,無咎无誉”一句中,其中的“誉”字即是“榮”的本字,即有名誉,美誉的意思。 再谈谈“荣”、“榮”的区别与联系的问题。现在通行的字典中都将“荣”作为“榮”的简化字处理。但实际上,二者除了一个简化了“木”字旁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从林木,榮聲”的形声字或复合字,且都具有“草木茂盛”“兴盛”“声名远扬”“光荣”等诸多相同的含义及用法;只是在有些历史时期,这两个不同的文字才分别表示着两个意义相近而略有差别的词汇而已。例如,金文中的“榮”大多都写作上图中这种结构,但到了秦朝的小篆阶段就都变成了上图这样的形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时的“榮”已经是一个专用来表示“车盖”这一事物名称的专字了——《说文解字》:“車蓋,覆也,從木,榮聲”。这个由“木”和“榮”组成的汉字在汉代以后就一直被视为一个不成熟的简化字而被废弃不用了。与之相对应的被广泛使用的则是由“車”和“艹”组成的另一个新字——“荣”——“艸葉盛也”(见上图)。由于该字的草头与车前饰物“車塵蔽之若草焉”(《释名.释车辆》)之“草”相似,因而得名;再加之它既表达了“草木茂盛”的含义又能通过车尘遮住阳光从而象征着荣誉或名声,所以在汉魏之际迅速流行了起来并被一直沿用到今天。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荣”与本文所讨论的“榮”二字都有表示“草木旺盛生长”的含义,但这只是它们的通用义项之一罢了;它们还有各自的专用名词及其相应的特殊含义:前者可表示"草木的花",后者则多表"古代帝王的车驾";“榮”还可单独作为人的名字使用(例:东汉时曾出现过一位叫“榮勉”的人物);至于“榮”字的其余诸义项均不可用上述两字替换掉,更不能混同于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