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书法怎么写?
雁字篆书,甲骨文中见“雁”象大雁形, 像鸟飞之状; 金文作 , 小篆作 行书写法可见于汉隶《乙瑛碑》等: 草书可见于章草、今草;如王羲之《十七帖·都下人思惠等十六字》: “都下人思惠等,问都邑人心速疾,诸理如故不?” 行书可见于正行、行楷等。 草书可见于章草如张芝《八月十九日与太学博士杨河等告祠家卒》: “九月一日,建武二年八月丁未朔,二十三日甲戌,太傅张公薨於未央宫之章灵殿……十月庚辰,葬於杜原西南毛沟曲阳里”;以及今草如怀素《自叙帖》等。 楷书可见于魏碑如北魏《刁遵墓志铭》;正楷如欧阳询《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小楷如钟繇《宣示表》、王宠《灵隐山集卷七跋》等. 行书可见于行楷《兰亭序》等等。 关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作“楼西”)”的出处有二说: 一是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其上篇首句曰:“红藕香残玉簟秋”[1],次句为:“轻解罗裳,独上兰舟”[2],三句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因此此句在诗词中实为词人对丈夫书信寄到时的情景描写。
二是据宋人刘斧所著《青琐高议别集》记载,述其事如下: 王明道娶妻崔氏,美而慧。明道官通左曹, 出为河阳令。母疾念子归,明道亦思念亲忧殆。时值深秋,明道于庭中桂树荫下置一席宴坐其旁,以听鸿鸣。俄闻空中言曰:“王氏明道居东都洛阳,将去长安否?”答曰:“然。”又问:“何日动程?”曰:“十日当发。”即呼儿取鸡毛写鸿足,封付明道来。是日遂发洛也。行至双女津,忽见前席中设筵宴,意谓亲属至矣。乃下车步进宴止。其酒果甘美异常。肴馔既熟,命酒三杯。对饮罢,一人举白谓明道曰:妾欲一言,不知可乎?明道曰:但言不妨耳。妇复言曰:妾疑相公,何事弃妾而来此?明道曰:我岂忍负卿乎!妇人曰:如此则愿君回辔而行东都,庶得早完婚约。明日再会于此。明道许诺。及明旦来视,已不见矣,唯见桂树丛中有一石枕而已,仍题诗一首云:“本辞丹凤阙,移居紫微垣。怎奈情难歇,依旧驻河阳。
夜月九门开,寒星入宝台, 闻鸿朝北去,万里寄相思。”李公辅使契丹还,见之,因记其事。 由此看来,后说更胜一筹,应为李易安之词,出于《青琐高议》之说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