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字繁体多种书法?
在汉字发展历史中,由于书写工具、字体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同一种字的不同写法——异体字现象的存在。其中有些异体字是在特定场合下使用的,而在其他情况下使用其正体或通体;也有某些异体字在不同的场合下都有存在。 师(shī)的异体字有师(shē)、师的简化字师和师(shi)三个。
1.“师”字从“又”。《说文》中认为:“师,贰也。教以二而守一,故谓之师。”“又”是手的变形,所以“师”的字形本意是教导别人时手持器具的样子。这个“二”就是后来写作“厶”的“法”(见下图),意思是法则和道理,也就是传授的知识和方法。
2. “师”的另一个简体字为“师”,作名词解时表示老师或军队的意思。“師”作动词用时可表示遵循、学习之意。如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参照他们不好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另外,“师”还读she,作为姓氏时也是用的此音,如唐代大数学家祖冲之的儿子名叫祖暅,他就是用他父亲的姓氏的读音做名字的。可见他的家族是以“师”的读音来称呼他们自己家族的姓氏的。
3. 还有一个古体“师”与一个异体“师”共用同一个字形和读音shi,但是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异体“师”只出现在古代典籍中。它是“帅”的古体,表示元帅或副帅的意思,相当于现在说的司令、总指挥。比如晋代葛洪写的《抱朴子·外篇·广譬卷第三十五》里的《疾邪章第四十三》里就有这样的句子:“群邪伺隙,奸党窥间,将掩君父之过,诬犯主上法典……师师相袭,莫得止遏。”“师师”就是指这些坏人们互相仿效着做了坏事却没有一个人能阻止他们。 而上面的“师”则是用作名词,即老师的意思。 从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师”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源于同一形义基础,并且都是指老师和军队的,只是各自在发展过程中因为所搭配的词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写法以及含义。这就造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汉字体系了。
4.关于异体字的规范问题,我国历代政府都进行过多次整理工作,但收效不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同年2月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自此正式成为法定汉字。随着新汉字的推广和使用,原来的异体字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形成了今天的繁简体汉字格局。 但是根据最新的修订版国家语委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规定来看,仍然保留了部分异体字,不过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异体字,而是作为不同的字形标记,用来区别同一字符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词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