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五行属什么?
《集韵》“吖,呼也”,与“呀”义同,所以吖的声符应是牙;而牙是牙的本字(详见后),其古字形像口腔内两侧的牙齿,引申指口角、门牙、齿类动物等。由于古人用口发音,发音时必然要打开口腔,两边的牙会自然张开,故“牙”引申出开口、张开的意义来。例如《韩非子·难二》中有“因牙寄指”,意思是说借助于牙齿的比喻来说明道理。又如“象牙塔”“牙旗”等。 再看看牙字的甲骨文和金文: 牙字的甲骨文字形如下: 牙字的金文字形如下: 从这两个图我们可以看出来,牙的古字与牙的本字很像,但中间部分多了个横杠或竖线之类的东西。《说文解字》中解释道:“牙,骨之已断者。从二象牙形。”原来古代人的牙断了以后被当做骨头看待,牙字就是在牙的字形上加两个表示骨头的符号来表示的。于是有人据此认为吖、呀都是牙字的异体,属于通假字一类。其实不然,在古汉语里牙与吖是可以互用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关系。
我们再看牙的本字。牙本意为动物的牙齿,它由象形字演变而来,初生的甲骨文中像幼犬的牙齿的形状,后来才慢慢变成了现在这样。请看它的甲骨文与金文的字形变化过程: 牙最早的甲骨文字形为“”,从“八”从“人”,这个造型颇似狗咬人的动作。到了金文时期,“人”字旁渐渐演变为“儿”,并且形状也越来越接近于现在的“儿”了。到了小篆阶段,已经看不出“八”的形状来了。再经过隶书与楷书的书写定型之后,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牙”了。 “牙”字在古代有多种写法,除了上面的“八儿”型之外还有:
还有一个特殊的古文写法叫作隶定古文字,这是一种对古文字进行隶定的手段,就是将古文按汉字的习惯写成楷书,使它成为符合现代书体规范的字体,也就是把上面那些古文摹成楷体的样子。通过上面的几个字可以看出当时的隶定者大多把“人”字写得十分潦草。 我们还可以找到另外一个证据来证明吖与呀的读音相同,即两者都可以读去声。《集韵》云:“吖,五结切。呼也。”此乃平上去三声,且上声居首,可见古人常以吖去声为吖。然则吖何以去声乎?因为呀亦去声!《集韵》云:“呀,乌嘉切,平音鸦。大开口貌。”这里将“呀”定为平声,那么呀的另一个读音——去声便应该归入吖中了。而且这里的“大”读阳平,正是去声。因此呀应读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