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任五行属什么?
“姓”是符号化的血缘载体,而“氏”则是地名、官名或职业名的演化而来。所以,姓是血缘关系意义上的姓氏,氏是表尊称的姓氏或者姓的衍生物。 上古时期,姓明确母系血统之意义;春秋战国时期,姓的概念扩大了,父亲一方的血缘关系也要包括在内。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增加户籍管理的难度,同时为了征发徭役和征兵的需要,开始以家族为单位登记户口,其目的是为了掌握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在这种制度下,姓的性质逐渐演变成为血脉继承的标志。 氏最初只是贵族的标志,后来逐步延伸到一般百姓身上。
汉武帝时期,汉军击溃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立了朔方刺史部,此后又有西河郡、五原郡等增设,这些郡的设立增加了朝廷对西部和北部民族统治的数量和密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政府在经营边疆的同时,也带来了汉文化的影响,许多部落或族群的旗帜上开始出现了“氏”,如鲜卑叶护可汗有十六子,每个儿子的旗帜上都有一“氏”——十六翼(一作“户”)旗,突厥可汗有五大姓,吐蕃王有四大氏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氏原来仅供贵族展示的局限,使它成为了具有广泛社会层面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姓氏的区分变得没有那么明显了,许多姓氏可以通用。隋唐时期,姓氏的区别仅存于天子一级,唐太宗李世民就因李姓为皇帝姓,故称自己名为“李世民”,而唐宪宗李纯则自名为“李淳”。宋朝以后,姓氏的意义更趋同化,到了明清时期,姓氏基本上已经混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