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什么生肖?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有趣现象就是,每次朝代更替的时候,总会出现某种“天象异象”来宣告新的王朝的开始。 例如秦朝建立时出现了“秦始皇登基,三皇五帝终结”的“三代而亡”的说辞;汉朝建立时出现了“汉高祖斩白蛇、赤伏符预言刘氏当王”的事情;唐朝建立时出现了“李靖夜梦唐太宗赐姓李”的故事等等。到了明朝建立的过程当中更是出现了“星象异于常时”“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之兆。
《明实录》之中对此有着详细的记载: “乙丑(公元1368年)正月甲戌朔,日躔昴宿……是夜,月行东井度外,渐出昂宿之外。五更,月行至毕宿。四鼓,月亮隐没在黑云中。有流星自东北方来,色黄白,光耀夺目。”“庚午(公元1369年)十二月癸卯朔,旦,星孛于北斗。丙午,在太微垣。丁未,在牵牛渚中,即天市垣中。辛酉,在天河畔。壬戌,在紫微垣。” 同时,在《明史·天文志》当中也记录了这段时期频繁出现的“客星”与“彗星”。
然而,这些“客星”“彗星”或者“星孛”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星冲撞还没有定论,但是无论真假,这都表明了古人对于宇宙星辰的观测有着极高的热情。 而这种热情不仅仅出现在国家统治者或者学者文人阶层,同样出现在普通的民间百姓当中。
在明代,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对于观星都有着高度的狂热情绪。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明初期,同样出现在明晚期,甚至是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期。 从这一方面来讲,明朝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星”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