俙的五行属什么?
“俙”字的五行属性为水,因为“氺”部含有三点水。 然而,此字在《康熙字典》中有另一种解释,谓其属木者,清·张玉书等撰《康熙字典·四角号码查字法》(1716年): “俙,音希。【玉篇】行貌。又【集韻】胡泥切,音兮。義同。或作熹。” 按:“徯、嬉、曦”三字皆从“昔”得声,读音相近,字形相似。然而,含义大不相同。
“徯”字,《说文解字》释义有二: 一曰:“待也。”即等待的意思;一曰:“道,无本末者。”指没有路径的小路,引申义为“径直地走”。 从“徯”字衍生出“先”字和“宣”字。
“先”的本意为“向前走而比他人领先一步”,后来引申出“时间上首先”之义——如“先生”一词在旧时专指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又特指老师。 而“宣”字的基本意义是“宣扬”“宣布”——当然也有“畅通,畅行”之意。
“曦”字原指天空刚出现的微光,后用来称呼太阳——这是《说文解字》的解释。而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却给出另外一种说法:“凡物初生必朝曦。以喻贤者初起必早世。”把“曦”解释为“早晨的太阳”之外,再加上“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早日出现”。显然,这属于后来学界普遍承认的一种通假或者古今字现象——“曦”就是“熹”。“熹”字在东汉班固撰《汉书》中就有记载:“帝幸东观阁,命儒生著述,赐爵关内侯,号曰‘撰儒’,置诸官位,常以八月召见,令撰集《五经》,逐经问答,谓之‘撰问’……元始五年正月,诏曰:‘夫《五经》幽隐,难睹至玄,《河图》《洛书》,其来尚矣。今宜撰迎,以广听览。’” 由此可知,“熹”在古代指一种学术称号,又被赋予“日光”之义,进而成为形容阳光的常用词。于是有了“熹微”(光线很弱)、“霞熹”(红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