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禁止商改住?
1、20多年前,房地产还没有现在这么热的时候,曾经有过商改住的试点项目。我曾在某知名房产网站工作过几年,那时该网刚刚成立,我去应聘时,看到他们的办公室还设在望京的某个写字楼里,非常宽敞明亮,但员工却少的可怜。后来了解到,他们当时就几个人,却在做全国的项目,让我非常震惊。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当时在望京有一排写字楼里面办公,那是他们的“总部”,具体做什么我就不便多问了。 后来再聊起来这件事,他们说那时候工商局管的不严,他们可以随意变更商业用房的用途来用于居住(其实也就少了一些纳税的项目),所以他们在各大商务区都租了地段很好的写字楼用来当“总部”。
那个时候,他们不仅商改了住,还把住宅改成商业,比如把小区的一栋楼或几栋楼改成他们的分公司,作为办公和宿舍使用,因为当时小区普遍都比较荒凉,很少有人去那里投诉。 但是这样的做法有悖于市场的规律,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首先商铺的价格是由需求决定的,人口密度越大,对商铺的需求就越高,价格自然也就会越高;其次商业项目的利润也要远高于普通住宅。如果商业改为住宅,虽然业主不用缴纳营业税,开发商也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但在房价中会包含商业项目的建筑成本和资金成本,因此住宅的单价必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从市场和经济规律的层面而言,商改住的做法无疑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2、现在的北京楼市处于什么状态呢?供需比大概是多少呢? 据我了解,目前北京的住宅供应,特别是普通住宅(5环内)供给是非常有限的,新开盘的项目大多集中在远郊区域,譬如大兴的新楼盘大多集中在南五环以外,通州的新盘基本都位于北三县地区。这些地区的房价,相比城区来说确实要便宜不少,但也正由于此,买主往往会挑三拣四,导致项目去化很慢。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远郊区域的地块又是怎么诞生的呢?大多是以前的各种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等,通过功能区的调整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些地块的开发一方面要弥补主城区住宅用地的不足,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到产业发展。
如果像某些网友所提出的,完全按照住宅的价格去评估这些土地的价值,然后让开发商按这个价去竞拍,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无论是政府还是开发商,都不可能做出这种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