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唱歌是什么生肖?
应该是鸡,因为唱到五更(辰时)太阳就出来了啊! 《庄子·逍遥游》里有描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说明古时一昼夜分作十二时辰,每一个时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上昼,一部分叫下昼;又每夜分为五更,以鼓打更报时。 《礼记·郊特牲》中描述的祭祀场所、仪式和乐舞都是按时辰和更击鼓的。 《梦粱录·卷七·元宵》中也提到宋代时,“大内前自初九日至十五日,增建彩棚,盖山楼海屋,画戟披香,高搭彩幡,名曰‘鳌山’。内殿奏吹螺乐曲……更漏转,帝御烛灯,观太乙混元天宝宫,则诸宫观士女,烧灯玩赏。” 文中提到的“更漏转”中的“漏”就是计时用的器具——铜壶滴漏。它由底座、座身、提梁、壶体组成,底部有六根圆形柱脚,上面横着一根雕龙的木棒,龙嘴衔住一根横杆,上面悬挂着一个酒壶状物,即壶体部分。由于受制造工艺的限制,铜壶滴漏的每一部分都是由两个或三个部分构成,不能做成整体式的,因此就不能直接看到里面液体的流动情况了。
为了观察夜间温度的变化,唐代在宫殿里设置了大雁形温度计——“覆釜”,用红色标记高温部位,蓝色标记低温部位,可以精细地显示温度变化状况。 至于这种温度计的样子,唐人称它“如鸟足立,周围画红绿五色圈儿为文,上口有盖,其上有钮,可取更候候。” 除了大雁形的温度计外,唐宫廷中还使用一种形状似鸳鸯的仪器来测量温度——鸳鸯热水瓶。不过这时的“暖”字还只表示温度升高、温暖的意思,并没有后来“温暖”一词的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