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什么叫举牌?
一、“举牌”,指投资人在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中通过买入方式,使其持有的证券总数达到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或者持股比例符合《公司法》相关规定的行为;
二、“举牌”的目的 1.获取控制权 “举牌”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如果举牌之后能够成功成为第一大股东,则可以获得提案权;而如果一举牌就获得了超过30%的股权,甚至可能直接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 2.投资获利 以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举牌的主体还是以机构投资为主,而很多投资者会认为,这些机构之所以会在二级市场上不断买入股票,肯定是要获取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而从以往的案例上看,也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举牌行为”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被举牌的个股都有不错的涨幅,而且往往是一波涨势,比如去年9月份刚完成举牌的重庆啤酒至今已经累计上涨了74%;再比如今年8月举牌的北京君正截至到昨日也累计上涨了50%以上: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所有举牌的个股都能出现明显的投资机会,毕竟举牌的时机、背景以及举牌后上市公司表现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也不排除有部分举牌股短期内的股价会出现下跌的情况: 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贸然去跟风举牌的个股,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三、“举牌”是否一定会带来股价上涨? 从历史数据来看,虽然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让股价有所上涨,但也不是绝对的——以最近两年发生的几起较为有名的“举牌”事件为例:
1、2016年6月 华安保险宣布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获得了国元证券10.35%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但在公告披露后该股的股价并没出现明显的上涨;同样是在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民生人寿也宣布将耗资近2亿元收购了新华保险4亿股,持股比例为5.45%,但此后股价也是一路下挫 不过相比之下,中国人寿在去年1月份的举牌动作倒是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益:在举牌完成后不到半年时间内,新华保险的股价翻了一倍还多!
2、2017年2月和9月 招商蛇口在2017年的两次举牌都带来了显著的投资回报:
四、哪些类型的股票更容易受到举牌的影响? 根据以往的经验,被举牌的股票通常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市值偏小 对于举牌方来讲,他们本身并不是为了炒作某只股票而来,而是着眼于长期经营和资产保值增值,因此他们更希望被举牌对象是一些流动性好、质地优良的小市值标的,因为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的操作;
2)估值偏低 在进行举牌的时候,举牌方的资金成本一般是比较低的,通常只有2-3%左右,所以在面对相对便宜的优质标的时,自然也会更有意愿去做一些布局;
3)行业景气度高 如果被举牌的公司所处行业的景气度处于一个上升期的话,自然也就更能吸引机构的关注
五、如何防范“举牌”对股价带来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能看出,举牌对于股价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可能带来上涨也可能带来下跌,而且这种影响还因人而异——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信息面和信息渠道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很难判断出一只个股未来的走势到底是向上还是向下,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尽量避免去碰那些有“举牌”传闻的个股(尤其是没有相关消息的情况下突然大幅异动),以免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六、有哪些常见的“举牌”手法值得注意? 其实除了公开披露举牌行为以外,还有很多种隐蔽的举牌方法:有些是通过大宗交易的通道来变相举牌,也有些是通过资管计划的方式来间接参与,还有的是利用信托计划来完成布局……
七、如何避免自己买的股票被举牌? 一、避开被重仓持有的蓝筹白马 从上面举出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所谓的“举牌”主要还是集中在了那些市值较小、流通盘较小的品种上,至于像贵州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大块头基本是不会被关注的 因为这类个股的股价普遍较高,即使要举牌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特别是还要面临大股东的减持压力,难度会更大不少),因此从投资的角度上来看并没有太大意义(PS:当然了,作为散户的我们是不可能知道这些大机构的思路的) 二、回避被机构扎堆的品种 一般来说,基金等机构在投资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仓位的要求,即每10万元至少要配置不低于1万股的股票才能够满足上报的要求: 但由于A股市场的市值总量是有限的,且部分个股的盘子又过大,导致很多蓝筹白马都已经被机构买到了顶格持仓的水平:这种情况下再想要增持就只能是从其他人的手中抢筹码,而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了,也就代表着潜在的“举牌”风险正在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