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在五行属什么?
1.《尚书·益稷》篇记舜对禹说:“商亦不中不私,惟和始成”; 2.《周易·系辞下传》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又指出:“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神无方而易无体";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后则之”(《文言传·乾卦》)、“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乎"(同上)等; 3.孔子讲孝道时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之谓齐也(《论语·学而》);他批评“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同书《公冶长》),认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所安”(同书《为政》)“欲知贤否问诸心”(《尧曰》)等等;
4.墨子的观点是“兼相爱,交相利”,主张“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反对奢侈浪费,反对贵族特权(《墨子·非儒》有专门论断),还提出过“天志”与“明鬼”之说.孟子说:“仁,人心也”(《告子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舜之居妫汭,如之何斯民之言不承(《滕文公上》)?'“恻隐之心,仁也…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公孙丑上》)”等等;(5宋代理学家朱熹把程颢的“天者,理也(《二程文集答横渠张氏书》卷八))概括进他的“格物致知”(《四书集注》)学说之中,成为其理学思想的中心命题之一。他们提出的这些观点都是主张“德性本于天”或“天即德”(李翱语)(《复性书》),强调道德源于人性之本,合乎天道规律,因而具有永恒意义。
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德性概念基本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模式,属于伦理范畴,带有社会历史的色彩。这种认识一直影响到近代以至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生活。例如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一书中多次谈到:“以德服人,天下怀服” (《中华民国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德为事业之母"(《三民主义•民权主义》);“五权宪法以民生为本"(《五权宪法》),将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伦理理想贯彻到他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去,这是很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