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五行是什么?
“五行”,是古人根据对大自然长期观察后,以“金、木、水、火、土”5种物质形态命名的。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它们分别象征自然界中的五种形状(形态)和五种颜色,具体为: 水是向下流动的液体;木是向上生长的植物;火是向上升腾的阳性物质;金是沉降的金属物质;土是不流动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土是成分类似于木的性状,但在人体脏腑中却是呈液态,称为“津液”,它向下运行注入膀胱而形成尿液)。 五行的每个元素都用一种具体的动物来代表,分别是: 水--黑蛇;火--朱雀;木--青色青龙;金--白色白虎;土--黄色真龙。
为什么把土排在中间呢?因为土具有包容万物的特性,就像母亲一样,无私地养育着其它四个元素。所以古书中说:“土生万物”,“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土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上古时期五行相生的顺序被颠覆了。到了现代很多书籍中都记载着“金生水,水生木”等说法。 其实,古人最初研究的是“五行相生”的问题,后来发现了“五行相克”的规律,于是就把“相生”的顺序颠倒过来了,用“相克”推翻了“相生”。 因为“克我”就是限制我的生长,也就是阻止我生(生命)的意思,所以这种规律就叫“刑克”或“刑伤”。
现在中医经常讲“金不生水”、“水土不服”等等,其实说的就是“五行相刑”的问题,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种生不是我们理解的“生养”之意,而是制约、克制或者抑制的含义。 所以,“金水相生”就不是指金生水、水乘金了,而是指金克木,使木不生火(因为没有土,火无法生成),从而达成金生水、水克火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