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灰为什么?
“水曰润下,木曰生发,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流滴”。 这是《说文解字》里对“五行”的解读,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是把“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当成某种客观存在来对待的——它们具有物质属性(或者说被赋予物质的性质);而“行”是表示行为的词语,有流动的含义。所以将构成世界的这五大类元素命名为“五行”是很合理的——它们可以被流动、被循环利用,正如我们的血液在全身奔跑一样,它们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然而,这里所说的“五行”不是现代科学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而是一种泛指的元素集合,它们的性质和数量没有严格的规定,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四元素”——空气、水、火、土。 所以有人问起“五行里有没有灰”这个问题就显得有点愚蠢了——“土”就是“五行”里的灰,因为“土”具有灰的性质(土壤是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如果一定要问“五行里有没有灰”这样的问题的话,还不如问问“五行里有没有水”的问题——在传统中国,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但滋润着大地,而且也滋养着人类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水的德行,《周易·乾》中说:“上善若水”(最好的德行像水那样)。 五行中只有“水”和“火”有着明确的变化关系(水生木,木生火),其他几行要么不相生,要么不相克。这种相互关系的简化,使得中国人很容易用简单的方式记住并传递关于宇宙人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