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起到什么作用?
五行,在中医理论中,是指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或行为。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元素)或行为构成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受到五行的影响或可划分为五行。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用五行来解释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如五脏、五官、九窍等。用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来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理。并用五行将药物的性能加以归纳整理,形成药物归经,以指导临床用药。 五行还用于中医针灸的腧穴。
中医学认为,人体各部分均与五行相对应。《黄帝内经》中“五劳所伤”之“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与五行中的“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的关系相契合。 五行的每一行分别与五脏(心、肝、脾、肺、肾)有紧密联系,其中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四方的稳定。如果人体某一器官受损,则相应的五行会失去平衡,导致其它四个内脏受影响而致病。
在运用五行理论指导养生、保健时,应注意调整五行关系,保持其协调均衡。具体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予以实现:
1.形宜放松:保持形体舒展,避免驼背,由于背为脾俞穴所在,脊椎变形会影响脾脏功能。
2.神宜内守:精神饱满,情绪乐观平和,不为琐事劳神,以免损伤心神。
3.意宜宁静:保持冷静,淡泊名利,不为烦恼所扰,不为贪婪所惑,这样才不会伤了肝肾。
4.食宜清淡:不暴食暴饮,不过度酗酒吸烟,不吃过甜、过咸食物,这样才有利于养脾。
5.居宜安静: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思虑伤身,这对健肾很重要。另外,居室环境也应尽量给病人提供一处温馨幽静的环境治疗调养。
6.动宜适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保养脾胃的目的。 对于患者而言,应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药膳,以此补益身体,促进健康。但需注意一点,药膳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若遇急性病发作,应及时就医诊治,谨遵医嘱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