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翡翠怎么样?

粟灵月粟灵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51年,缅甸政府为了鼓励边疆民族发展经济,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开采翡翠矿场,并出口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毛料,以换取资金和工业。 当时因为交通不便,加之战后重建的需要,缅甸的玉石原料只能通过空运的方式运往欧洲或者美国加工。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里,都陈列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飞机零件,用来展示这些珍贵的“航材”! 王玉是民国时期知名的“翠王”,祖籍是云南。他的父亲在辛亥革命前夕,从福建来到云南做茶叶生意。

由于经商有道,后来便在云南边陲的镇康府(今临沧市)安家落户,还娶了两个老婆,生育了6个孩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内战爆发,国民政府希望与缅甸建立联系,便派出了军事代表团前往缅北地区。其中一位团长郭有守,与王玉的父亲是结拜兄弟。

有一次,随团的郭太太想吃龙眼,但当地买不到,于是便托人给远在缅甸的郭有守带去消息。没想到,几天之后,竟然真的有龙眼干被送来了。原来,当时战乱,国内交通不畅,但印度却是连成一片的大市场。而凭借自己的身份,王玉其实很容易就能买到优质的玉石原石。不过他并不满足于只充当玉石原料的“搬运工”,而是尝试着自己进行设计,雕刻成饰品。

1970年代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内的珠宝行业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老牌”的翡翠行家,王玉敏锐地观察到,这个新兴的市场一定大有可为。于是,他开始尝试将刚刚成熟的机器切割工艺引入到原有的手工雕刻流程中,并在原料采购、首饰设计等多个环节发力,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经营体系。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其他品牌的翡翠玉器开始不断涌入,行业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名词: 水沫子 玻璃种 冰糯种 芙蓉种 金丝种 … 而那些曾经再熟悉不过的翡翠术语,似乎也渐渐有些看不懂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