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促有什么作用?
尿促(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受精卵的生殖细胞(称为合子)在胎盘绒毛膜的滋养层细胞中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其分子量为36000道尔顿,有4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正常妊娠时,血清和尿液中的hCG水平可连续检测上升,第1次升高出现在孕后8~10周,达到高峰的时间为孕12左右。在孕期的前三个月,血清和尿液中的hCG浓度逐渐增加,至怀孕末期可达到65000~100000U/L;然而如果发生异位妊娠或流产,血液中hCG的含量下降的程度和时间与流产发生的程度和时间相一致。因此通过检测血、尿hCG含量可在临床实践中用于判断女性是否怀孕及异常妊娠情况的发生。 在人类,只有妊娠才会引起hCG水平显著升高,所以检测尿液中hCG的水平可作为诊断早期妊娠的一个指标。临床上还可以利用该指标对宫外孕、先兆流产等情况进行监测。
由于人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具有胰岛素类似生理活性,且能和胰岛素一样透过胎盘,所以以前曾认为hCG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途径发挥作用的。但是后来的研究证明,hCG并不是通过IGFBP起作用的,而是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激素的生物效应。目前已知hCG至少有3种不同的亚单位,每个亚单位又各有2种结构。虽然已知这些亚单位之间的区别,但对它们的认识尚不充分,特别是对它们与配体(hCG)相互作用的性质了解甚少。 目前对于hCG作用的机制的研究主要在动物实验层面。有研究表明,hCG作用于卵母细胞能使其提前进入减数分裂,从而增加其成熟率。hCG还能刺激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进而诱发排卵。还有实验发现hCG能够影响胰岛素的信号通路,进而调节葡萄糖代谢,还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来调控能量代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目前有一些关于hCG的药物机制的研究文献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离体细胞水平或者动物模型上,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尚无足够的证据,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