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什么占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国内百废待兴,为了支援大陆建设,同时实现两国人民友好的愿望,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发行一种以新币兑换旧币的“人民币”,并派人与香港商业界进行沟通和洽商。 新人民币的设计者、时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的主管设计师,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大家,被誉为“新中国美术奠基人”的江丰先生。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香港之行意义非同凡响。为了展现中国面貌和新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江丰率领的团队特地将作品命名为《人民欢迎志愿军》。
然而,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一幅饱含深情,理应广受赞誉的作品最后却引发了风波——有海外媒体认为,画面上两个怀抱婴儿的妇女,其神情与仪态酷似刚刚逃到香港的“难民”;而背向观众的两位女士,则宛如“逃亡中的奴隶”。 如此解读未免过于牵强。但西方媒介往往注重炒作此类议题,加上彼时正值中苏关系微妙之际,这些报道无疑具有煽动性。于是,关于“反动画”的议论在国内亦不乏其声。 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江丰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反驳,同时带着作品来到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演。他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演示,终于让作品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不过,这并未消弭来自海外的质疑之音。直到多年后,一位美国记者重访北京,在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他看到了馆中陈列的无数英雄烈士和胜利人物的英勇形象,见到了“我们自己的形象”—— “一个高大、健康、充满活力和自豪的形象……” 在这篇游记中,他称赞道: “我发现自己正在看着那些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他们是最伟大的,也是我所知的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