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用什么货币?
1、 纸币,是清朝最早出现的货币类型。
2、 顺治皇帝进关后,颁布了一条谕令:“钱钞之制,自洪武年间创立;我朝与民用度,唯银与钱两种,其钞法停罢。但今山西、陕西、河南、江南、浙江等省开矿处所,钱文即行流通,民间使用,甚便有益”(《清世祖实录》)。这条命令的意图主要是承认前明以银为主钱的做法,同时说明在矿银产地,钞票是可以流通的。这一阶段的钱币流通还是沿袭明朝,以银为主钱为辅。
3、 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和封建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而自然经济的解体又使得白银对外贸易的输出入量大大增加。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开始铸币,先是以炉数定产量,后来又加入了颜色、图案等诸多因素。这样出来的货币,在形制上延续了明钱的样式,只是将背文的满文换成了汉字,也就是俗称的“满汉钱”。由于当时国内冶炼技术的进步,钱币的含银量要高于前朝。
4、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量输入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外流。为了弥补财政亏空,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户部议准,于各省旧有铜冶外,再开五处铜厂,所铸铜钱名为“咸丰元宝”,式样依旧,惟正面加篆书“永”或“丰”字。此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中除了土地税之外,主要的就是盐税和铜铁矿产,因此钱银也常被合称为铜钱和铅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