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殊的人民币吗?
特殊的人民币太多了,就说以前发行的纸币吧!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当年从国民党的央行的外汇储备中购买了价值7.5亿美元的资产(主要货币是黄金和美元)作为建立新中国的信用基础,这是人民银行发行纸币的前提和基础。
当时考虑到建国初期可能面临战乱、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并没有印发太多票面金额的钞票,而是委托北平印刷厂(现为新华印刷厂)印制了面额为100元、50元、20元和5元的四种面值的人民币,总共约3亿张,这就是第一批人民币的由来,也被称为“黄钞”。 这版人民币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精致了。正面图案为国徽,背面图案为花絮。5元券和50元券上有“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阁”字样,100元券上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印钞造币总公司”的英文字样。因为当时人民币的发行范围有限,所以这些钞票大多被装入铁桶封存起来,只有出差或者出国时才允许使用,因此流传于市面的并不多。
随着抗美援朝等对外贸易的需要,1950年12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上海印钞厂继续增发人民币,至1951年夏季基本结束,这套人民币被称为“红钞”。
红色人民币的发行量超过黄色人民币3倍多,共有6种面额,分别是100元、50元、30元、20元、10元及5元,其中100元和50元以下罚款。 除了正面国徽之外,5元纸币和50元纸币还印有数字“伍拾圆”;100元纸币则多了一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监制”的英文,其他的差别就是纸张的不同,以及颜色上的细微差异来区分不同面额的钞票。 从1949年到1951年间,由于处于建国初期的特殊历史背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不法分子的货币伪造活动,保障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央行采取的措施相当严格。这批次的人民币留存至今已经相当稀少,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为了稳定市场,1953年开始中国再次发行纸币,同时停止发行金属货币。但这一次的纸币并没有完全脱离苏联的模式,而延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统一发行的纸币的惯例,即纸币的面额越大,其防伪性能越高,且越不容易造假。
我们现在已经很少看到500元甚至更高的纸币,而100元以下的纸币更是少之又少。这版人民币的设计更为现代一些,取消了花饰,改为彩色胶印,特别是100元券上,还印上了当时的汽车生产厂家——“红旗”牌轿车,寓意改革开放的好日子“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