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有哪些人设计?
1948年5月,由郭沫若、罗叔子、陈嘉庚主持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设计组. 当时的设计任务是以宋体字为原型,创造一种适合书写、印刷和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字体;在形状上,参考了北魏、欧阳询的书法,并汲取了西欧字母的特点。经过多次试制,最后定稿并在1950年开始生产发行。这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书面文字标准字体。 这是一种复合型的字体,笔画中包含了汉字的所有笔画,即横、竖、撇、点、捺、钩,以及折笔。所以也叫“六书体”。 后来,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印刷业也迅速改变,原来印制钞票的铅排技术被淘汰,改用胶版印刷。这种传统的纸币字体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机会。尽管此后又在钞票上采用这门字体,但只是作为印钞用的备用字体。
20世纪70年代开始,央行研究设计组的专家又着手重新设计一个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正式字体。最终方案确定后,于1983年开始陆续印制发行第五套人民币。这一版人民币采用了简化字,而繁复的字体则给了设计师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个新字体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剪纸”。
为了体现“剪纸”的艺术风格,设计师特意把各个笔画加粗,线条间的间距适当加大,这样视觉上更有冲击力,也更显简洁、明快——这与后来中国人民银行推行简体汉字时的思路是相通的。 这种立体化的设计实际上也给伪造者增加了难度,假钞用电脑生成的字体虽然能以假乱真,但色彩和花纹是无法还原真实的字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