銣五行属什么?
《说文·金部》:“銣,白银也。” 段玉裁注:“此金属之正色者。后世以黄赤为黄色,而不知古书言黄皆指金黄色。……作銣。” 甲骨文的黃字像一器血中盛满黍稷,表示器物内外的颜色都是黄色的;西周的文字多把黃字写做“纁”,“纁”字从衣,说明它借用了衣裳颜色的概念来表示颜色——浅黄色的上衣和深黄色的下裳,这种穿着方式的颜色就是“纁”;战国文字以后,字形变为“黃”,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古人所说的黄色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金黄色的意思。
至于白,在古人的记录里,除了天象、云气等抽象的概念外,一般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霜雪的颜色——“十月朝,白露团,杀霜立威又登坛。”(《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员外》)这个意义上的白是现在普通话里的白——无色的;另一个意义的白是汉代经学家提出的,他们认为“白,取其洁清”——洁净的白色,也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白”加了一点颜色——半透明的纯白。不过,我查了西汉初年司马迁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里的相关记载,没有发现他用这个意义上的“白”字。这个“白”应该是一种通假字,他实际上想说的是“皓”,即现代汉语里的“洁白”——像鸡蛋那样完整的白色。
那么,古人所谓的“皓齿”其实就应该是“牙齿呈完全白色的样子”的意思。 再来说说银。先秦的记载里,银常常被当作白金的代称——如“金有五色,银有八色”(《春秋公羊传·昭公元年》),汉代杨雄的《方言》里说“蜀人谓银曰银锡”,晋代的杜预注解《春秋》这段文字时也说“银谓之白金,吴人称银为锡”。可见,这里的银相当于现在的白金。但除此以外,古代的银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青白色,这个意思就是银的最主要的色彩特征,也是它被视为货币的主要依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古时期的银相当于现在的话来说,是一种带有青白的过渡色调的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