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消除贫困?

吕仔莹吕仔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消除贫困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和分配制度的演变过程。 先秦,奴隶社会,天子与诸侯的分封制。穷的人没有活路,只能当奴隶,被贵族剥削。秦扫六合统一中国,建立了郡县制度,废分封立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土地仍然是贵族的,农民只有徭役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专卖和国营采煤业,控制了重要的民生资源。同时颁布“算缗”、“告缗”令,打击商人,增加政府收入。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布《均输》、《平准》奏疏,设立均输官,开始实行国家垄断商业。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设立上林苑,征收苑马之政,作为政府经营的农牧场。新朝建立后,王莽改定封建租税制为准赋。这实际上是将西汉末年各种苛捐杂税合起来,按田地好坏、多寡,每亩定出标准税额,交足政府规定的定额,多余的部分归百姓所有。

王莽这种改进看起来非常完美,但实际操作性很差。一方面由于各地田地品质不同,很难制定出一个统一的亩标,另一方面各地贫富不均,同样一户人家有的富得流油,而有的却穷得叮当响,同样一亩地,你交五十文,别人可能只交十文,这样就会造成穷的人越穷,富的人越富。而且这准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王莽认为天下富足了可以减赋,贫穷了就增加赋税,甚至将没落的贵族的田地也收归国营,用来补贴贫苦的农民。

隋炀帝时,开设博陵仓,专贮粮食,又开洛口仓,赈济灾民。唐太宗即位之初,以“府库盈溢”,下令“量入为出”,节余的钱粮全部分给百姓。后来为了平定高丽,唐太宗又命令各省节度征讨高丽所用的粮草,结果还是不够,又让户部派人去各地收集旧粮,结果还是没有足够的钱粮,最后只好将宫中所有的杂物全部变卖,才凑够了出征的费用。

明代初年,规定赋税折成粮食交纳。到明中叶以后,赋税增加了数十倍,百姓负担不堪重负。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攻打北京时,因民愤极大,便打出“均田免粮”的旗号。清军入关后建立的赋税制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制度,只是没有明确均田的政策。清中后期又出现了人口爆炸,耕地不足,赋税加重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消灭了地主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成立了人民公社,由集体劳动,公共分发食物,消灭了剥削。同时取消了地主的税务代表,由国家任命干部负责征税工作,防止地方势力勾结地主压榨贫苦农民。

农村实行责任承包制之后,农民有了生产的积极性,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而很多偏远地区的人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所经历的艰辛,真是罄竹难书啊! 改革开放后,我们取消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也放开对市场的管制,让市场经济的力量更加无可阻挡。这一方面我们借鉴了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又不是完全的复制。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发展中注重公平的问题,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不断调节收入差距,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稳定。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