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槽鱼好吃吗?
“盲槽鱼”是贵州特有的鱼类,属于黔系酸汤鱼的分支,主要分布于贵州省东北部以及四川部分水域。“盲肠”是解剖学上的称谓,指消化道中连接小肠和大肠的弯曲管道,由于“盲肠鱼”体色灰黑,且这种鱼类身体前半部较后半部细瘦,因此也常被称之为“麻叶鱼”“麻秆鱼”“小麻叶鱼”“小麻秆鱼”等,其所属的科属在西方渔业学界有着不同的称谓,但在中国大陆则被统一归属于鲿科(Cobitidae)黄颡亚科(Pelmacanthinae)。
我个人认为,“盲障鱼”这个名字比较合适,因为它是一种“眼睛看不见东西,但是能看见光线”的鱼。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鱼眼睛的视网膜上既没有锥状细胞(Cone cell)也没有杆状细胞(Rod cell),所以它是一种“视者无能之鱼”——既不能识别色彩,也不能辨别光线的方向。 但是它们却有感知光线的能力! 而这一点,恰恰是在黑暗处能看到的“明暗”。 为了研究它们的眼睛,科学家切下了13条小黄颡鱼的眼球,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带有光源的装置里观察,发现当光源靠近眼球的时候,可以观察到轻微的反射。而当把光源置于一定距离时,也能看到明亮的反射。
基于上述实验结果,科学家们认为,小黄颡鱼具有光感受器(Photoreceptor cells),而这种细胞的缺失也是导致它们视力受损的原因之一。 小黄颡鱼之所以被称为“盲障”鱼的原因是——它的眼睛虽然看不到东西,但是却能感知光线的强弱变化。而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光刺激诱发的非选择性反射”(Light-evoked nonspecific reflexes)。 除了眼睛外,小黄颡鱼的鳃盖和皮肤也很光滑,这也使得它们难以逃脱天敌的捕杀。它们的鱼鳞也比较细小,这同样影响了其作为食用鱼的品质。
尽管如此,这种鱼还是凭借着自己“善游、善潜”的特点,在江河湖泊中繁衍生息,甚至在人们捕捞后,能够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所以,如果有机会,你可以试着尝一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