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怎么烧法好吃?
泥鳅,属鱼类,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色淡黄,头顶部、背部和尾部黑色,有不规则的黑斑,头部较方,口大,鳃盖向外凸出,眼小;体表黏液丰富,可帮助呼吸。头部的侧下方和后部及鳃盖内表面均具有鳞片,但无腹鳍。 背鳍和臀鳍基部长,后位,稍突出;尾鳍圆形,上下缘均具锯齿状肉刺。泥鳅的腹部较扁平,背部则较隆起。 泥鳅常生活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中。成鱼喜潜伏在水底淤泥的表面或在石块下。它主要依靠前端吻部挖掘泥土,再将淤泥吞入消化道里,借助胃肠道里的微生物将淤泥消化分解。新鲜的泥鳅体表的粘液较为清晰洁净。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吃,体表粘液变得污秽不清,就不宜再食用了。 其食性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尤喜食小型寄生虫。在野外,除直接捕食体外,亦善吞食水中悬浮物。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蚯蚓等动物性饲料,但对植物性饲料如豆饼、玉米粉、米糠等也不排斥,能自行混合配制饵料。 泥鳅为暖水性鱼类,栖息于池塘、河流、水库、湖泊等水域中。喜阴喜湿,常生活于水底或石缝间,善于钻泥。具假死习性,遇惊扰时,全身肌肉抖动,鼻孔出气,身体卷曲,头尾着地,四肢弹跳,并发出“咕”、“咕”的叫声,此时如果用手摸其身体,它会立即将身体伸直,并迅速游动。 分布于亚洲东部,北起朝鲜半岛,南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除少量鲜用外,泥鳅经速冻、盐腌、酱制后可以长期保存。近年来,又开发了冷冻、罐头、保鲜包装等多种保存技术。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优质鱼类之一。每100g泥鳅含蛋白质21.75g、脂肪3.18g、碳水化合物1.49g、钙68mg、磷208mg、铁0.76mg、锌0.95mg、钠1.67mg、镁31.68mg、钾355.98mg、硒0.25μg、维生素B1 0.1668mg、维生素B2 0.1404mg、尼克酸 2.2152mg、叶酸 13.42μg,还含有胆碱、肌苷、次黄嘌呤等。
食用方法:蒸、煮、炒、炸均可,最常用的吃法是将泥鳅煎炒熟后炖豆腐,味道极佳。
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载:”泥鳅味甘、性温,无毒,具补中益气、除湿祛痹、益肾壮阳、利尿消肿、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脾虚泻泄、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痔疮、脱肛、皮肤病瘙痒等症。